您的位置:首页 >品牌 >

刀郎又火了,“借歌复仇”的说法成立吗?

2023-07-28 11:46:57    来源:中新网

中新网北京 7 月 28 日电 ( 张钰惠 ) 近日,刀郎发布新歌《罗刹海市》,与《聊斋志异》中一篇带有讽刺意味的故事同名,一些网友猜测刀郎借歌词讽刺歌坛往事,甚至是复仇某些歌手。那么," 借歌复仇 " 的说法是否成立?是否有法律风险?

刀郎新专辑《山歌廖哉》封面截图

刀郎翻红,网友群起围观

沉寂十年,刀郎再次 " 出圈 "。截至发稿时,《罗刹海市》持续在 QQ 音乐、网易云等音乐软件的热搜榜前列。这次 " 出圈 " 的背后,少不了众多网友的猜测和调侃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" 他见这罗刹国里常颠倒,马户爱听那又鸟的曲,三更的草鸡打鸣当司晨。"

《罗刹海市》的这句歌词,让网友猜测刀郎在隐退十年之后唱出了 " 弦外之音 "" 肺腑之言 "。其中有一条解读引发热议,即歌词中的 " 马户 "" 又鸟 "" 草鸡 "…… 指的就是某些知名歌手。

还有一些网友的评论充满了调侃意味,"2002 年下的是雪,2023 年下的是刀 "" 本以为刀郎已经封刀,没想到是一直在磨刀 "。

更有甚者在某些歌手的微博评论区发起了围观,言辞不无犀利。

是确有讽刺指向,还是网友会错曲中之意,其中涉及法律风险吗?

" 借歌复仇 " 的说法是否成立?

" 借歌复仇 " 的说法是否成立?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夏海龙律师作出了专业解读。

夏海龙表示,人格权侵权有相对比较独立的构成要件,首先要判断行为人是否存在歪曲事实、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或侮辱、诽谤等行为,其次要判断行为人的这些言行是否指向了具体、特定的自然人,最后要从一般公众的角度评判,行为人的这些言行是否会造成他人受到负面评价。

对于一些网友猜测刀郎 " 借歌复仇 ",作出种种解读的现象,夏海龙认为,从歌词本身既看不出有歪曲性、侮辱性的内容,也看不出指向某些具体的自然人。至于网友们的解读,他认为,这些更接近文艺评论,不属于法律范畴。

同时,夏海龙提醒各位网友,网友对这首歌的任意解读、随意关联,如果脱离事实而含有针对他人的负面或者侮辱性内容,严格来说就逾越了法律底线,属于侵害他人名誉权的侵权行为。

" 网友有权评论公众人物,不仅评价公众人物,公开谈论任何其他民事主体,都应遵循基于事实、客观评论的底线,不应演绎、揣测事实,也不应带有主观好恶。" 夏海龙表示。 ( 完 )

关键词:

相关阅读

精彩放送